震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叩问诗学,呼应伟大文明2020花地文学榜 [复制链接]

1#

由羊城晚报社与深圳福田区委区*府联合主办的“花地文学榜”入围名单今天揭晓。

该榜单由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担纲评委会主席,60余位作家、学者组成评委会联合推出,包括年度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新锐文学六个文学门类榜单。

最终,每类各产生一位年度作家(作品),结果将于11月下旬公布。深圳市委宣传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为此次活动指导单位。

“花地文学榜”除推选六个门类文学榜单外,还加入了网络文学元素和网络文学打榜项目。网络文学榜单将于11月15日推出。

花地文学榜诗歌入围名单:

(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

陈东东《陈东东的诗》:

精英写作的代表

《陈东东的诗》是一本精选集,纵观全诗,审美主义与艺术主义并行,是精英写作的代表。陈东东经历了诗歌尘世的时间,万事万物都为他所用,他神形兼顾,以艺术的手段实现了自我的构想,深情地构筑汉语的山河岁月。

年代以来,作为诗人的陈东东名声日隆,《宇航诗》《南游记》《北京人》……名作迭出。最初,旋律、意象、智性在其静水流深的语境里三重流转。日后,又多有感性更替,丰盈、奇崛、冷艳之翼再生,语言幽深无限,文化视野大开,而东方诗学与现代主义的双重书写记录了他独立的见解和诚实的精神。

评委:*礼孩(诗人,“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创始人)

陈先发《陈先发诗选》:

铸生活情思与哲思于一体

《陈先发诗选》中,诗人独具风格的美学优长再次得到了集中而鲜明的彰显。那心怀苍生的悲悯情怀,反思现代的忧患意识,钟情自然的炽烈情绪,含蓄蕴藉、余味无垠的语言个性,在篇章之中氤氲馥郁,带给读者歆享不尽的审美体验与艺术回味。

在审美多元、诗思多维的当代诗歌生态中,陈先发以其熔古典与现代于一炉的语言组织、铸生活情思与生命哲思于一体的思想建制,创化出一种充满审美辨识度和阅读召唤性的诗情表达式,从而在当代诗坛获取到自辖的特定艺术领地。

评委:张德明(岭南师范学院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

谷禾《北运河书》:

朴素的诗篇奔流去远

《北运河书》是一本颇具个人特色的诗集。

其核心意象“北运河”有时作为现实的河流在诗中生生长流,沿岸的风物、景色和普通人的生活尽收于诗人笔下,纤毫毕现的雕刻和个性化的书写,赋予了凡俗的日常诗的灵性;

有时又作为征象而显现,带着诗人独特的个人气质在精神的大地上奔流去远,并通过这些朴素的诗篇,和京杭大运河的伟大文明构建起了微妙呼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北运河也是所有的河;《北运河书》既是对时代和大地的见证,更是诗人对这条古老河流的深情回应。

评委:胡弦(《扬子江诗刊》主编)

潘洗尘《深情可以续命》:

发展了一种“深情诗学”

常言“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洗尘却将自己新出版的诗集命名为《深情可以续命》,该诗集用词简单,用情却如此炽烈;用心良苦,用意却如此美善……仿佛热血奔涌着,让真心话直接就流淌成了一行行诗句。

洗尘通过这本诗集,前所未有地发展了一种“深情诗学”。谁不想“寿”呢?但是,“深情”更指向一个生命甘心情愿的付出,更在乎活着过程的强度和品质。在这个人间,“深情”实在难得。

评委:树才(诗人,翻译家)

宋琳《宋琳诗选》:

词语和经验的双重苏醒

漫长的岁月、在世界各地的广泛游历都在宋琳的诗歌中留下很深的印记,而且这种时空的纵深感显然锻造了宋琳诗歌宽厚的内在空间,同时这也必然使词语和经验获得双重的苏醒。

最近几年随着宋琳到大理定居,云南独特的风物也开始大量进入他的诗歌。与此同时,他也更自觉地寻找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和现代汉语诗歌的焊接点,并写下大量这方面的优秀之作。大型组诗《传》是当代汉语诗歌力求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寻求资源的风潮中,一个突出的成果。

评委:凌越(诗人,评论家)

叶辉《遗址:叶辉诗集》:

以想象超越怀旧

叶辉始终以独特的个人经验和视角切入日常物像,他的诗简洁、凝练又轻盈,他诗歌中的传统并非追溯性的,而是以个人经验和哲思穿透日常表层,使“想象”超越了“怀旧”,将日常事物从繁复的历史褶皱和知识编纂中解救出来,使其恒常如新。

叶辉的轻盈向来为人们称道。他的简洁和凝练就像传统书画中的留白,又暗合了现代性的开放和自由。他的写作为近年来滥觞的新古典主义提供了新的向度,为当代汉语诗歌的本土性思考和实践提供了参照。

评委:杨克(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殷龙龙《今生荒寒》:

自嘲与自省相依为命

殷龙龙原地不动却打开了一扇门,静止的位置却使得语言风暴得以集结、爆发,或者如植物内部的火焰不停孳生、迸发。对于殷龙龙而言“疼痛就是一部诗史”,在“今生荒寒”中,诗歌却维持了“灯笼提着走”的牵引功能。

诗歌中的殷龙龙是自嘲的也是自审的,它们互为表里、“相依为命”。他的诗歌在一次次进行自我精神涉渡的时候,也不断对复杂多变的境遇予以叩击,甚至会发出惊雷一般的炸响。

评委:霍俊明(诗人、评论家,中国作协《诗刊》杂志副主编)

于坚《于坚诗集》:

拒绝隐喻堪称“诗学革命”

于坚诗歌语言意识自觉。语言一从他唇舌之间吞吐而出,常常自带诗人生命的感觉状态和生命节奏,带着超常的语感诗性,“拒绝隐喻”的实践清除了语言、尤其是语言隐喻的暴力,堪称一场诗学革命。

与“看”的把握世界方式呼应,于坚诗歌很少涉足未知、臆想领域,具有和其他文体接近的“非诗”的叙事性特征。大量物象、事象因子介入,有一定的叙事长度;为降低对事物澄明、还原的干预程度,进行“反诗”的冷抒情,强化非个人化效果。

评委:罗振亚(诗歌批评家、南开大学教授)

余怒《蜗牛》:

指认出那些“隐性的真相”

作为深谙后现代修辞的诗人,余怒把客观性作为诗歌之道。余怒笔下的客观,既是我们生存的事实,是存在之真相,也是一种诗的事实,是某种尚未得到清晰辨认的、奥秘的事实。

余怒往往在诗中精心构筑一个小小的事件,因为事件最终会显示存在之真相与真理。真实地写诗,就是要发现、指认出那些“隐性的真相”,进而在巨大的事实观照下重新认识世界,最终重新认识自我。因此,余怒的“客观性”里,其实包含着更深刻的自我与个人性。

通过诗歌,余怒不懈地探索着客观宇宙与个体星球的隐密联系。

评委:李少君(一级作家,中国作协《诗刊》杂志主编)

臧棣诗系:《沸腾协会》《尖锐的信任丛书》《情感教育入门》:

诗人永远是语言的源泉

臧棣诗歌发出的电光石火的光芒,是世界深处潜在的生命和一切沉睡的元素发出的、令人震颤的隐秘力量和奇异信号。臧棣用他创造的形象新颖性、陌生性和复杂性,阐释了为什么诗人永远是语言的源泉。

面对日常语言约定俗成的齐步走队列,他时刻保持着向前跨出队列或者向后退出队列的语言冲动。他以“协会”“丛书”“入门”命名他所经历的万事万物。

臧棣诗歌的天花板是拱穹的,世界空间的广阔性和内心空间的深刻性,像在向上自我旋转的螺旋一样,永远向拱穹的中心汇聚。这样的汇聚,让大地走向天空,让石头成为星辰闪耀。

评委:卢卫平(诗人,珠海市作协主席)

为进一步夯实并提升该文学盛事的权威性、公正性,在更大社会范围中拓展影响力,今年花地文学榜设置网络投票环节,并在羊城晚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